wars007 发表于 2008-9-17 14:20:03

拆穿电视“猜谜”吸钱损招

互动“游戏”为何老打不通?
  “猜谜”吸钱损招
  “打入电话听到语音提示后,将近10分钟不接你的电话,而主持人却在不断地说,这么简单的题,怎么还没人能答对呢?我的孩子在打了将近10分钟后,感觉上当了,就自己挂断了电话。搞这种骗局创收,太不应该了!”
  ——一个孩子的妈妈
  “其实打得进电话的参与者多是‘托’,节目也是事前录制好了的,拿走大奖的人永远是最后时刻出现,而大奖从来都不会外流。”
  ——一个曾做“托”的人
  “这是广告行为,我们这些真正是电台、电视台的记者编辑的,不会去做这种有损公信力的事情。”
  —— 一位电台记者
  “这些SP真的太黑了,应该严厉打击。但如何认定其非法?没有可操作的法规。从形式上看,它们完全正规。希望用户不要以为天上真会掉馅饼吧。”——某运营商人士
  “诱导消费肯定是有问题的,业务相关合作方也无法逃脱干系。一经查实,肯定坚决打击,维护本地消费者利益。”——广东省通管局相关负责人
  近日,多种声音都在强烈质疑同一种现象。他们所指向的都是什么?是一种更加隐秘的电话吸费把戏——媒体互动业务(又称IVR)!这种把戏通常以有奖“猜谜”、“智力比拼”、“夺宝”的面目出现,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从形式上看,合法;但实质上,大施“电话吸费”、“短信扣费”的“魔力”。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套把戏?为什么屡次专项检查、整顿后又死灰复燃?
  文/记者 李光焱
  猜“谜”过程
  互动业务“吸”话费
  “小的时候有尾巴没有脚,长大后有脚没尾巴(请猜一动物)。”日前,正在开车的黄先生碰巧收听到了风云962电台下午两点的节目,猜谜即可中大奖。奖金从500元标准起,电话答题的参与者每错一次,奖金就累加500元。搞笑的是,有人回答是“鱼”,有人回答是“螃蟹”……奖金一直累加到8000元,谜底却一直没有人猜出。如此简单的题目的谜底呼之欲出啊!经不住主持人的“煽风点火”,黄先生忍不住连忙用自己的手机拨打了12590567×××的互动参与电话。
  然而,等黄先生拨打了该号码,语音提示信息费为2元/分钟(不含通信费),随后提示按1转咨询,按2转谜底提示……转来转去,就是没有工作人员接听黄先生的电话,也就无从回答问题。此时,主持人却在不断提醒听众“无人打电话”进来。终于回过神来的黄先生挂了电话,一看已经有两分多钟的通话时间,也就是说6元多(含通讯费)的话费轻轻地飘走了。
  记者调查了解到,不仅在广州、深圳、武汉、安徽、河北,在这类“吸费”猜谜把戏简直堪称风靡大江南北。也不仅仅是电台,电视台也乐此不疲地“开发国民的智力”。
  记者调查
  所谓“猜谜”并非智力游戏
  记者连日跟踪调查发现,这类节目一改以前多在深夜进行、还躲躲藏藏的搞法,已经大摇大摆地在中午两点的时段播出。由于电波、卫星电视不受地域限制,媒体互动业务遍地开花。无一例外,这类节目多以有奖“猜谜”、“智力比拼”的面目出现,宣称是“益智”节目。
  “如果靠这种节目来‘益智’,那也太侮辱国人的智商了。”在参与过某卡通的一次电视节目后,罗先生觉得这就是一个骗局:“不可能在一个小时内找到那么多‘弱智’的人,除非全是事先找来的‘托’。”罗先生猜的是“口在木中藏(打一常见字)”,无论美女主持怎么提醒,打进电话的人只猜“串”、“柬”、“呆”,好像要拼命避开正确答案“束”,知道正确答案的罗先生却打不进电话。那一通电话,罗先生只听了一段重复的音乐,就“贡献”了8元多钱。
  与罗先生持相同观点的人实在太多了。记者用“广播+猜谜+骗局”在百度里搜索,竟然出现了119000篇相关帖子,没有人曾经拨通过那个参与电话,连句话都没说,就“贡献”了自己话费。
  黄先生也表示,这绝对是诱骗不知情的人消费。首先,每个猜谜题目都特别简单,但答题“听众”的答案却十分可笑,除了“托”,没人配合那么好。其次,节目开头说由某公证处公证。但每到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位“聪明人来说出正确答案,而他却竟然无丝毫激动。另外,即使幸运的抢到了线,对不起,语音提示会提醒你先挂机,并保持手机通畅,等待主持人抽取你的电话,再回拨给你。但是畅通的电话直到该次节目结束,也没有得到主持人的“青睐”。
  “谜底”揭晓
  打通电话的“观众”多是“托”
  “那些能打通电话回答答案错误的人就是‘托’。”一个曾经被朋友拉去当某电台“猜谜”游戏“托”的知情人士肯定地表示。该人士介绍,他参加的节目并非直播,而是事前录制后到点播出的。他还表示,这种节目一般只通过手机拨打一个固定号码或者是发送短信到一个特定端口。“无论是电话还是短信,信息费没有低于2元/分钟的,也就是说只要你一参与,至少要被扣掉2元话费,而你还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说出正确答案。”
  “无论奖金最后累加到5000元还是8000元,都是在勾引不知情的人赶紧参与,但最终的大奖只会由一个人‘拿走’,而这个人同样是‘内部人’,钱是不可能流到普通参与者手中的。”他还说。
  这些节目不是随即抽取参与者电话回拨,不是都有某某公证处公证吗?该知情人士表示,这也是节目高明之处,为了演逼真,多设置了这样的环节,但“机器不都是人控制的”吗?事先什么状况都能设计好。
  记者辗转找到一家电台的人士,该人士表示,此类节目其实就是广告。“把时段卖出去,作为广告收入,那都是广告客户自己操作的。所谓主持人也并非我们单位的人。”该人士颇为尴尬地说:“这就是不道德的广告行为,我们这些真正是电台、电视台做记者编辑的,不会去做这种有损公信力的事情。”
  相关监管
  节目死灰复燃凸显监管难题
  全国范围诱导消费互动节目遍地开花,难道就没有相关部门监管?非也。早在2005年,广电总局就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的有奖竞猜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规定“不得以高额奖品和奖金迎合或诱发听众、观众的博彩心理”。2007年8月,原信息产业部又下发了《关于清理和检查通过媒体互动方式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的通知》,要求彻底清查各类与媒体合作或购买广告时间的SP是否有通过高额奖品、奖金等来诱导、诱骗用户使用的有奖竞猜、游戏竞猜等互动业务。
  “根据这些相关的规定,我们一直在做媒体互动业务的监管,也建立了自己的拨测机制,就在不久前还进行了一次专项检查。”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市场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检查后一段时间内此类节目大大减少,但现在又多了起来。
  该负责人认为,媒体互动业务涉及多方合作以及利益分配,不过,诱导消费肯定是有问题的,基础运营商也有相关责任。然而,监管也有难点。猜谜的媒体互动业务从流程形式上看,合乎相关规定,涉及的合作方比较多,合作模式也复杂,既有基础运营商,也有广播电视台,还有SP等。并且,有些业务并非在广东境内出现,比如一些卫视频道,电视台也有把关的责任。
  运营商回应
  多部门联合打击才能根除
  “凡是涉及到通信方面的业务,运营商都是有利益的,因此,难以指望运营商来阻止猜谜等诱导性消费行为。”在采访中,有用户这样认为。确实,猜谜节目必须通过基础运营商提供的通道参与和计费。
  “老实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节目就怀疑是骗局。为了验证,我还几次拨打过参与电话,但从来都是语音提示,根本打不进去,话费还是被扣了。”某运营商人士表示,制作这些节目的SP钻了电信系统和广电系统的空子。该人士认为,SP在运营商处开通一个声讯台号码,然后制作节目,买下电台、电视台的某固定时段,定期播放。而声讯电话就成为“吸”费的一条管道。
  “尽管这类节目也给运营商带来利益,但我们不会追逐这点小利而损害品牌形象。”该人士坚决反对“运营商合谋”的说法:“应该严厉打击,取消那些黑心SP的资格。”但是,该人士也表示事情难办,根据要求节目开始前要提示资费,SP做到了,节目所展现的信息、参与方式都是合法的。关键是在互动过程中有“猫腻”。
  另一运营商人士也表示,目前的法规条例是电信、广电分离的,而猜谜的节目却涉及到多个部门。“没有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也难以取证证明这是骗局。开通声讯电话是允许的,SP制作的节目也是允许的,问题出在哪?”运营商人士希望,电信、广电、公安等多部门联手,共同掀起清查风暴,消灭黑心S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拆穿电视“猜谜”吸钱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