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可能是徐庶的徒弟!
姜维,后期在小镇天水突然出现的神秘小将,一出场便具有90+的武力和90+的智力。和老年赵云交手略占上风,赵云回来后一个劲夸他枪法与他人大不同;初会诸葛亮,轻易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还将计就计反将了孔明一军。再后来诸葛亮利用姜维初降摆了个小计谋,让姜维诈降来赚魏军一把,当时我书看到这里真是捏一把汗,要知道初降之人忠诚度本就不高,还玩这么一下,说不定姜维还真反过去了,这样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孔明素来谨慎怎么这么轻信姜维啊?还好姜维倒很忠诚。
最后,诸葛亮将姜维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又是与理不合,要知道诸葛亮虽然对人才选择比较苛刻,但他手头并不是没有人选,马谡、费文伟(那个字念yi,智能ABC打不出来,用字来代替了)、蒋琬、邓芝……就算这些人都不入孔明法眼,我想蜀国这么大,海选一个继承人总找得到吧,但孔明就让个“外人”来继承自己衣钵。
那么问题就来了:问题1、姜维为什么这么厉害?
书上对于姜维的出生是这么写的:姜维一家是天水当地土著,父亲作过小官,不过死的早,母亲一手把他带大,所以“奉母至孝”,姜维本人从小“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
演义里看书自学的人多了,马谡,夏侯四子,曹真等等,为什么有些人成了良才,有些人就成了庸才了呢?难道单凭看看书就能看出个武力90+,智力90+出来?再说姜维平民一个,家里能有多少藏书呢?
问题2、姜维和蜀军敌对的时候为什么手下留情?
前面说了姜维初会诸葛亮,轻易便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还将计就计反将了孔明一军。但是他在马遵面前海口夸得挺吓人,什么“某有一计,可擒诸葛亮,解南安之危”,后来蜀军损失并不大。原因就在于当时赵云恰待攻城,姜维就帅军来包夹,如果等赵云攻城攻到一半的时候来包夹,赵云损失就大了,然后赵云就平安逃走了,可以说是姜维有放水的嫌疑。
问题3、姜维为什么对诸葛亮忠诚度这么高?
姜维本人对国与国之间的概念应该是很模糊,他出生在小城天水,这个小城曾多次易主,先后曾是马腾、张鲁的地盘,曹操消灭马超张鲁之后便将此小城划入自己版图,但是这个蜀魏交接的小城到底应该向着谁估计连城里人自己也不知道,况且这里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所以我们在书里从来看不到姜维对于曹操、司马懿、汉室等的评论。所以与其说姜维对蜀国忠心不二,还不如说对诸葛亮一个人的忠诚。
问题4、诸葛亮为什么将一个降将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上面说了,不加说明
问题很多,然而当我整理出一些头绪之后,以上几个疑点也就不攻自破。
大家是否还记得,赤壁大战前谁曾向曹操申请工作调动,前往散关防御边疆?没错,大名鼎鼎的徐庶!
徐庶之才我看本就不在孔明之下,无论是初遇刘备时改名作狂歌、用白马试探刘备为人,还是后来的二破曹仁——破阵、破劫营都很从容,其才能应该在庞统之上,在三国志游戏中历来就把他画成仙风道骨。而且从程昱嘴里我们也能得知徐庶年轻时是学武的,后来才学文,那他其实就是个文武双全的人。
以这样的人物做姜维的师傅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以下是我的推断了(大刀阔斧的胡诌了):
徐庶骗曹操说马超来犯,把自己调到边防关卡——散关——散关在五丈原附近,离天水亦不远。
徐庶闲来无事(实际上马超并没有打过来),就去天水那里转了转,在那里偶遇一个土著小孩——姜维,同自己一样,幼年丧父,爱好看书,练武,徐庶不禁动了爱才之心,并且把自己辅佐明君,统一天下,解救天下劳苦百姓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眼前的这个小孩身上!
徐庶便收姜维为徒,传以兵法、武术,并且教姜维至孝的美德。
同时,又告诉姜维,以后蜀国有名叫诸葛亮的元帅会到此地,到时先投靠魏军,在诸葛亮面前小试牛刀,再转投蜀国,辅佐明君,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
一切搞定之后,徐庶便功成身退了,后来马超来袭散关的时候徐庶已不在此间了。
再说姜维长大后果然先投靠魏军,又轻易的投降蜀国,诸葛亮应该也料到姜维可能是徐庶的弟子,一问果然如此,不禁泪湿衣襟。
姜维和诸葛亮本就是师叔侄的关系,姜维又拜诸葛亮为师,这两人关系如此紧密并不奇怪。
当年徐庶走马荐诸葛,日后又教出个青出于蓝的徒弟来辅佐孔明,徐庶虽生不得事蜀,死亦可无憾矣! 有可能。。。但也只是可能。。。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