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游戏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通行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04|回复: 0

[最新消息] 空间撕裂器所映射的现实科学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4 13:5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我们来看两幅截图:

图中可以看出笔者最具骨感美的亡灵潜行者变成了憨憨的老牛。许多工程学的玩家使用过地精的52区空间撕裂器后都有过这样搞笑的变异经历。
而游戏的制作者给我们玩家的是下图这样一个解释:

虽然这只是游戏中的一个DEBUFF,可这段文字说明并非空穴来风更重要的是它可是有着现实意义的科学来源。
我们先来看看人类近十多年来在时空传送领域的研究成果:
1993年3月,瞬间转移终于走出科幻小说,变成了理论上的可能。当时,美国物理学家查尔斯·贝尼特和IBM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瞬间转移是可行的。自那以后,科学家利用光子做了大量试验,证明瞬间转移事实上是可行的。
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
2001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工作的一名丹麦物理学家成功地将光束停止了半秒钟,然后发现,这道光束又以光的速度跑掉了。
2003年,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裔物理学家林秉江领导的研究小组,破天荒地利用一种名为“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技术,在光学通信系统的一端把一束激光信息“毁灭”,然后在一米外的另一端,将它重新现形。
所以所谓的时空传送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对物体进行量子态的复制排序并将其转化为量子信号在以量子纠缠技术为基础的量子信道中传送到目的地点对其进行重新的组装并将原空间位置物体摧毁的过程(因为复制是不允许的),这一切近乎同时。这就是为什么WOW中的空间撕裂器出现故障后亡灵会变成牛头,因为在物质重组的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错误。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时空传送所运用的量子纠缠技术,首先这不是科学幻想,而是在实际中证明过能够实现的过程。只是人体结构太过复杂,或许在人类继续发展后的一千年,或一万年真的能够做到人体传送。而目前我们仅仅能够传送的是一束光线,但足以证明这套方法是可行的。
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又译量子缠结,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主要内容是讲,不论两个粒子间距离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粒子。
eg1. 具有量子纠缠现象的成员系统们,在此拿两颗以相反方向、同样速率等速运动之电子为例,即使一颗行至太阳边,一颗行至冥王星,如此遥远的距离下,它们仍保有特别的关联性;亦即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
eg2. 再引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国文教授的一个例子。“我们用一个比喻来说明所谓的非定域作用。假如在北京有许多龙凤双胞胎,把第一对中的G1留在北京,把M1送到上海,把第二对中的M2留在北京,G2送到上海,等等。如果把双胞胎比作纠缠的量子对(量子双胞胎),假如对北京的任意一个婴儿做性别手术,比如把G1做成女孩,由于“存在”非定域作用,那么上海的 同胞M1就会瞬间变成男孩。专家们认为这并非荒谬,因为手术前“量子双胞胎”各自的性别均依赖于对方而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本名家所著教材中是这样写的: “一旦对其中一个粒子做自旋取向测量,使其产生坍塌,比如向上,则另一粒子虽然处于遥远而未知的地方,也将瞬间同时发生自旋态朝下的坍塌。” 他们认定有非定域作用,但并不讳言那是一种尚不清楚的神奇力量。”
引出量子纠缠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时空传送其实也是一种通信技术。eg1中太阳边的那颗电子的状态发生变化如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等,冥王星的那颗也随即发生变化。这样冥王星的那颗电子就获得了太阳边那颗电子传送来的信息,整个过程超越光速近乎同时的发生,并具有了信道的特征。所以时空传送正是利用了这种量子力学现象作为信道来完成其特有的通信过程,这个信道并不是以一种物质(如:电缆、光纤)或者是电磁波的形式存在,而是一种至今人类无法解释的联系,这正是爱因斯坦所提出的“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仿佛两颗电子拥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一般,似与狭义相对论中所谓的局域性(locality)相违背。 这也是当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同僚玻理斯·波多斯基、纳森·罗森于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为名的爱波罗悖论(EPR paradox)来质疑量子力学完备性之缘由。
综上,我用下图来说明WOW中的时空传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独步游戏 ( 京ICP备10038837号 )|

GMT+8, 2024-12-28 22:36 , Processed in 0.0390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